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巴河镇

巴河镇

关键词:浠水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浠水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xishu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46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巴河镇位于鄂东东部,长江中游北岸,浠水县西南部,南与鄂州燕矶镇隔江相望,西与黄州区南湖、孙家嘴相对,与黄州一桥相连,东与清泉镇、兰溪镇毗邻,北与竹瓦镇接壤。镇政府地处巴水河东岸——巴水河与长江汇合处,距黄州城区8公里,距黄州火车站15公里,距浠水县城27公里,到浠水火车站只需30分钟;江北公路、大广高速、葛洲坝大道贯穿全境;地跨东经115.01至115.10度,北纬30.33度。

  自然条件

  巴河镇临河襟江带湖,东部城山、插旗山等群山起伏,南部望天湖低凹,港汊纵横,北部岗岭连绵,西南、西北为冲击平原。最高点插旗山,海拔312.8米;最低点连尔湖,海拔20米。

  巴河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,冬寒春暖,夏热秋凉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左右,最高气温摄氏41.2度,最低气温摄氏零下10.9度,一月平均温度摄氏4度,七月平均温摄氏29度,无霜期为258天(三月上旬至十一月中旬),年降雨量一般为1350至1400毫米,最高达2311毫米(1954.1998年),水患、干旱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,夏季主导风为东南风。

  巴河镇土质属黄棕土壤带,土壤主要以河流冲积渣为主,土肥地沃,西南垸畈平坦宽广,湖泊较多,濒江临河有“四湖四大畈”,即望天湖、莲尔湖、摄湖、芝麻湖;伍洲大畈、七一大畈、摄湖大畈、西洋河大畈。湖湖相望,畈畈相连,是发展养殖业和种植示范基地的好地方。主要农作物为优质水稻,优质棉、双低油菜。

  巴水河的黄砂颗粒中粗,质地坚硬,棱角分明,色泽晶莹,含泥少,是优质的建筑材料,供不应求,远销大江南北。每年产运销黄砂2000 万吨。观音土、磁铁矿、云母石等物质储量丰富。

  巴水河流经浠水全长63公里,巴河镇段堤身高为27米,堤顶平面宽6米。全镇87个村中有68个村临江、临河、临湖、临港,历年各村都有程度不同的防汛任务,特别是长江和巴水河沿岸的48个村是防洪的重点。因此,巴河镇是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和重兵把守的重镇。

  历史沿革

  巴河历史悠久,是鄂东“五水蛮”之一。五水是指蕲水、希水、巴水、赤亭水、西归水。早在东汉二十三年(公元47年),迁长阳一带的造汉蛮民,“置江夏界中”。永元十三年(101年),“巫蛮屯聚造反,被朝廷镇压,复悉徙置江夏”。两晋、南北朝时,五水蛮极盛,巴水流域为其活动中心。为反对官府压迫,“五水蛮”曾联合起义,杀南川令刘台一家老小。

  巴河古代叫巴口,即巴水入长江之口的意思。那时候,交通不便,没有公路铁路,唯一的通道便是长江。所以地处长江中游的巴河位置优越,加之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又有黄金水道,成为浠、英、罗三县的物资集散地,是人们进出的唯一通道。这里长期以来商贾云集,经济繁荣,同时也是政治、文化中心。

  从巴河这块土地上曾走出过一位皇帝。南朝刘宋元嘉三十年(453),武陵王刘骏屯兵巴河伍洲,这时候太子杀死文帝,篡夺帝位。刘骏以沈庆之为将,联合荆洲、雍州的刺史,起兵征讨,大军沿江而下,直逼建康,打败太子,登上大位,史称孝武帝。

  巴河曾三次成为县治。一次是东晋咸和四年(329),北方少数民族侵犯中原,大量难民纷纷南迁,今河南省光山,息县一带的车大县,很多人迁至巴河东南滨江地区,朝廷为收容、安抚北方难民,特在此侨置车大县,据《浠水县志》记载,县治便是巴河,车大县历时125年。第二次是至南朝刘宋元嘉三十一年(454),改名孝宁县。孝宁县至北周入侵后被废,并入浠水,历史上存在103年。清朝时曾在巴河设水司衙门。第三次成为县治是抗日战争时期,日伪的县政府曾设在巴河,长达6年之久。因交通便利,各地商贾云集于此进行经常贸易活动,于是形成集市,繁荣时期曾有“小汉口”之称。现在的巴河镇由原巴河镇、巴驿镇、西河乡于2001年合并而成。

  经济情况

  巴河镇镇位于浠水县西南部,面积223.5平方公里,有耕地84318亩,其中水田61017亩,旱地13494亩,临时性耕地9767亩。2008年,辖85个村民委员会,一个居委会,一个农科所,779个村民小组, 35005户,133383人;人口出生率为9.31‰,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5.57%。

  2008年,国内生产总值29.45亿元,其中工业总产值16.13亿元,农业总产值32604万元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914亩,总产49179吨;油料65386亩,总产8916吨;种植业产值3293万元。淡水养殖面积11245亩,水产品产量2491吨,渔业总产值2660万元。全年造林3315亩,年末拥有林地面积34080亩,森林覆盖率达19.46%;水果总产497吨,林业产值1446万元。年出栏猪12916头,家禽167818只,年末大牲畜存栏3804头,猪存栏13048头,畜牧业总产值5205万元。

 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256千瓦,农村用电量1252万千瓦时。全镇有乡镇企业413个,从业人员15100人,乡镇企业总产值26.2亿元。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人4120元,比上年增长700元。

  (一)、工业发展情况

  巴河镇是历史有名的工业重镇,在解放初期,这里曾出现过蔑业社、绳业社、林业社、铁业社、理发店、缝纫店、利民修理店(钟、表、鞋、锅)。60年代初由蔑业社、绳业社、缝纫店、利民修理店(钟、表、鞋、锅)组成联合厂,1974年联合厂改制成巴河锁厂,后又改成化纤厂,90年代初破产。巴河瓷厂、电瓷厂、粉末冶金厂、羽绒厂、农机厂、浠水船厂等企业在当时为巴河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,后来因多方面原因导致停产或破产。

  巴河黄砂生产是巴河重要的支柱产业,主要由马骑山村、洪峰村、江洪村、青鲜村、西河街等村村民参与生产经营,有浠水县黄砂管理站、洪峰黄砂站、滨江黄砂站、江洪黄砂站等黄砂储运单位。马骑山村水上运输船总运力为全县之最,2007吨总运力达到20万吨。

  巴河是建筑之乡。华都建筑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建筑企业,由原巴河建筑公司和巴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于2001年改制合并而成。公司在董事长余朝鹏的管理下,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达5400万元、流动资金3500万元、各类高中级管理人才289人的国家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。2001年后公司先后被湖北省政府、省工商局评为“重合同守信用企业”、被湖北省建筑行业协会评为全省建筑行业“先进企业”、被武汉市建委评为“AAA”信誉企业、被黄冈市建设局评为外埠建筑市场“先进单位”和安全生产“先进单位”。

  (二)、巴河农业生产情况

  巴河镇是浠水县农业生产大镇,巴河的水稻、油菜、棉花生产在全县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  水稻生产上,解放初期由本地的“黄米粘”改为由广东引进的“矮脚南特”,产量由原来的100-150公斤增加到300公斤,总产实现翻番,这一改革历时近3年。从1959年开始试种双季稻,由一季种植,一季收割改为两季种植两季收割,称单季改双季。早稻品种“连堂早”,二季品种为“猎帽促”、 “十月红”,实现双季单产突破500公斤,总产增加60%,这一阶段改革历时5年。从1965年开始试种晚粳,实行籼稻改粳稻,改晚稻品种“十月红”为“农垦58”为代表的粳稻品种。由于品种独特,粳稻品种可以颗粒归仓,减少浪费,从而增加产量,这一改革历时5年成功。从1974年开始试种杂交稻“南优2号”,从而使粮食生产走上了新的起点。历时10年试验示范,使粮食单产实现双季双千斤,使杂交稻在巴河大地生根、开花、结果、生效。

  油菜生产上,由解放初期白菜型油菜改为甘蓝型油菜,历时10年,单产由40公斤增加到70公斤。在种植技术上由直播改为移栽,单产由70公斤提高到90公斤。1973年后,由常规油菜改为杂交油菜,历时10年,单产由90公斤提高到120公斤。1983年开始试种低芥酸油菜 (单低油菜),历时10年,单产由120公斤提高到160公斤,且菜油食品质极大的提高,有害物质低于5%。1993年试种双低油菜,历时十几年,单产由160公斤提高200公斤,有些超高产品种单产可达250公斤,把油菜籽品质提高到了极点。

  棉花生产上,由陆地棉到海岛棉到杂交棉到转基因杂交抗虫棉,单产由解放初期的十几公斤提高到现在的两百公斤左右。

  巴河是渔业生产大镇,基础生产条件优越,产业优势明显,水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。全镇有2个镇办渔场,从事渔业生产1175户,渔业人口43052人,渔业劳力1526人,养殖水面17850亩,(其中:湖泊6161亩,精养鱼池4162亩,塘堰6358亩,水库456亩,坑挡293亩,港沟420亩),2008年年产鲜鱼900万斤,产值达2600万元。

  巴河畜牧业生产于1990年后才涌现出一批专业养殖大户,至2008年,全镇养猪大户有13户,其中万头猪场1个,万只鸡场3个,养鸭万只以上有1户。

  人文资源

  巴河镇是历史名镇,境内有历史遗迹景点:马祭山、城山、调军山、插旗山、望江亭、梳妆台、二月庐等。文化底蕴丰厚,巴河镇是明末阁老姚明恭,清朝状元陈沆,现代著名的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斗士闻一多,“京城四少”之一钟鹏荣的故乡。到过巴河的历代名人更多,如春秋时的伍子胥、三国时吴王孙权、北宋时的苏东坡、南宋时的陆游,还有明代大帅左良玉曾奉旨查抄兵部尚书熊文灿的家产,清代礼部侍郎曾国藩率水师驻巴河三个月。

  “巴河天狮”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境内城山山腰处有三国吴王庙故址和明清遗下的“一笔龙”、云起处、龙泉井、莲花石、摩崖石刻等古迹。春秋伍员曾经伍洲奔吴,唐黄巢曾安营于调军、插旗二山,宋苏轼曾泛舟于莲尔湖。巴河锡山寺有新四军烈士纪念碑,碧峰村有新四军烈士庙。

  基础设施

  2000年后,巴河公路交通发展快速,至2007年已修通、硬化通村公路53个村,全长84公里,基本上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。

  巴河镇是沿江沿河大镇,水利设施较多,有小一型水库(父子岭)一座,小二型水库(城山水库)一座。巴河河堤在境内长21.4公里,其中沿江七一堤长4.2公里。沿江、沿河涵闸八处,防汛排涝泵站11座,装机容量1805KW(其中155KW泵站4 座)。望天湖东堤长5公里,汤铺高排渠长3 公里。西干渠巴河段,易三支渠巴河段,沿湖各村围堤等,是全镇防汛抗旱的重点地区。

  巴河自来水厂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2005年改造后,日产水量1200 吨,供水面积达 2.5 平方公里,供水人数 近三万人。

  巴河镇区有中心文化站和公私图书馆、书店、照像馆、电影院、歌舞厅、溜冰场、浴室等公共文化生活设施。1999年新建全县乡镇一流卫生门诊大楼——巴河卫生院。2002年新建鄂东一流的镇福利院三所。2006年新建了设备齐全的镇计生服务大楼。自2003年后新建了2000 平方米的中心集贸市场,800 米长的私营经济街,3000 平方米的超市,1200 米长的文化娱乐饮食服务街(解放街)。镇内有35KV供电所2个和50KV变电站1座。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%。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73部。

  巴河镇境内教育设施齐全,现有学校14所,其中高中1 所(闻一多中学),初中3所,小学10所。闻一多中学于1956年创办,原名巴河中学,后扩建为巴河高中,1987年由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题写校名,改名为闻一多中学。该校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,宿舍楼和教师住宿小区,办学条件全县一流, 2001 年被评为“市级示范学校”,2007年被评“省级示范学校”。

  巴河民俗

  狮子舞

  它起源早、流行广,表演形象夸张。狮头圆而包隆起,眼大而能开合,嘴阔而活动自如,背毛长而披复。表演时,两人驮狮,一人持绣球引导。狮舞有戏球、滚球、饮水、追捕、跌扑、搔痒、翻腾、蹲伏、转高台、空翻下扑等诸套路,形象逼真、别有情趣。

  舞龙灯

  本地龙灯通常以竹木作筋,布匹为衣,长者上百节。短者七节、十一节、皆为单数,按须的颜色定“老少”,老龙白须,途中与他色须龙相遇时,他色须避之,否则斗殴。龙身腔内节节置灯,每节一个龙把,青壮健汉擎把,缠头巾,穿短服,系红腰带。龙灯分“滚龙”“太平灯”等,“滚龙”龙身多被布包裹,可以舞出“单龙出洞”、“二龙戏珠”等诸花样,太平灯则只需举着游走。

  花灯

  山区、丘陵及城镇多见,旧时以竹扎灯架,再糊以各色花纸,灯内置蜡烛,今为塑料制品,造型多样,用干电池。灯式或圆或方或转,或宫灯,或动物造型。近年巴河村镇常举行灯会、灯展,场面甚为壮观。

  巴河特产

  巴河黄砂

  黄砂为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,巴河黄砂颗粒均匀,无泥土杂质,棱角多,耐压坚硬,结合性强,一向在国内建筑行业中享在盛名,为各大建筑集团和著名工程所青睬,畅销于长江中下游及东南亚各国,并在各地享有免检的特殊待遇。据测算,巴河的黄砂储量在5亿吨以上,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黄砂基地之一。

  巴河芝麻湖藕

  巴河芝麻湖藕是鄂东四大名产之一,明清以来被列为贡品,此藕与一般藕不同,一般藕只有七只孔,芝麻湖藕有九只孔,一般藕呈园形,表皮呈老黄色,多节而有节毛,生吃有渣,巴河芝麻湖藕藕身粗壮,每枝三节,每节长2尺左右,为四方形,上面有一凹槽,表皮白色,滋润如嫩玉,不长节毛,不生锈,储藏十天半月色泽不变,生食甜脆可口,熟食炒不变色,煨炖不浑汤,且香味四溢,有滋补作用,其名菜有蜜汁甜藕,藕粉丸,粉蒸莲藕等。

  巴河鱼面

  巴河鱼面系用望天湖优质的活鱼、高级面包粉、生粉为主要原料,配有鸡蛋、精盐等佐料精制而成,既可作家庭主食,也可作宴席名菜,既可炒食,炸食,又可煮火锅等汤食。久煮不糊,干稀两用,是款待贵客的名贵佳肴。历史上曾作朝中贡品,封为御面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奖,2001年被农业部评为名特优产品,此品含有人体必须的钙、铁、磷、锌等多种元素及氨基酸和维他命,长期食用可防止糠尿病,保护心血管,健皮肤、抗衰老、增食欲,对产妇有催乳、健身美容作用,对儿童可增长智力促进身体发育,是老少皆宜的保健佳品,该产品畅销北京、广东等省市。

  巴河藕粉丸子

  成品粉红透明,软糯清润,为当地名菜,其制法是先将藕粉(芝麻湖藕粉最佳)用凉水拌匀,再用沸水冲熟,搓成长条,分小块切断,再将小块按平,包上猪板油、桂花、冰糖、白糖、芝麻等调馅,封口搓圆,投入麻油锅内炸黄,捞出撒上白糖即成。

  浠水蜜汁莲藕

  又名"东坡莲藕",为当地名菜。制法:选浠水芝麻湖秋冬出水鲜藕,洗净后,孔内灌入糯米,加上冰糖、金钱桔、莲米、花生仁、桂花等经火蒸而成。其味香甜,柔和多粉,珠丝纤纤。相传苏轼居黄州期间,常用此菜佐酒,故又名"东坡莲藕"。清慈禧太后亦喜食此菜。

  巴河镇政府网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